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主动向社会介绍锡林郭勒盟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在全社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盟委宣传部举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锡林郭勒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今天召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锡林郭勒盟推进能源和战略资源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盟工信局副局长李志国、盟能源局副局长徐敏介绍相关工作成效。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内蒙古日报驻锡记者站、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驻锡记者站、锡林郭勒盟融媒体中心。
首先请李志国先生进行介绍。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紧抓快干推进新能源建设”,努力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工作部署,大规模开发、高比例应用新能源,到2023年底新能源并网装机1971万千瓦,居全国地市级第三位,年发绿电378亿度,居内蒙古首位。全盟在建待建新能源规模超千万千瓦,预计到2025年全盟新能源装机规模将突破3000万千瓦。全盟现有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43户,风电主机、叶片、塔筒、机舱罩、锚栓、储能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3100台、600套、600套、1200套、700套、8GW/h。
一、积极引进头部企业入驻,风机整机方兴未艾
借助紧抓快干新能源的历史机遇,锡林郭勒盟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快发展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部署要求,坚持“一手抓新能源开发、一手抓装备制造等关联配套产业”,锚定“风光氢储”产业链精准招商,先后引进明阳智能、上海电气、海装风电、金风、远景等一批领军企业投资兴业,风机整机产能达到2083万千瓦以上,主要产品涉及5.0-10.0MW各类机型,产品远销吉林、辽宁、山西、陕西、宁夏、新疆等省份,其中2024年生产风机主机411台,产销量、产值均居内蒙古前列。
二、加强延链补链强链,推动风机零部件集群发展
为精准延链补链,打造从整机生产到关键零部件协同配套、核心零部件全产业链组团发展的紧密型产业链和产业集群,2021年以来每年由行署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全盟新能源装备供需对接会,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积极帮助盟内新能源装备企业搭平台、找订单、拓市场,引导新能源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本地产品,推动上下游企业建立购销合作紧密联系机制。中材、明阳、三一等国内风机叶片头部企业相继落户,2024年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实现产值38.7亿元,主要产品为主机411台,叶片494套、塔筒36套、机舱罩375套、电缆2825km、高低压配电柜1000台,企业基本实现能产尽产、应用尽用。风电装备形成了从风机主机、配套零部件与新能源企业上下游紧密联系、一体化推进、组团集群发展新模式。
三、拓展全新赛道,推动光伏氢储装备全面发力
为抢占光伏氢储能产业发展新赛道,依托资源和市场组合优势,先后引进远景能源氢能装备产业链制造基地、金风新能源装备制造“一地三园”产业园、京能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四合光能高效单晶硅棒切片、红豆能源2GW电芯、特变电工储能等一批项目落地。2024年储能装备生产562台套,实现产值9.77亿元。目前5GWH远景能源、3GWH元动新能源、2GWH中车株洲所、2GWH中科恒源、2GWH中船风帆、1GW索英储能双向变流器等6个项目已投产,亚派科技储能装备系统设备、赣锋锂业一期年产2.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特变电工2GWH组串式储能变流器项目、新蒙新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等5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晟运5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即将开工。碳酸锂、磷酸铁锂、锂电池负极材料和电芯等项目开工在全区率先打通了从锂资源开发到锂电池正极、负极材料,锂电池、钠离子电池、锂资源全产业链,填补了全区碳酸锂产业空白,实现了从锂资源开发到储能电站一站式布齐。一批绿电氢氨醇项目加快推进,京能查干淖尔、大唐多伦等风光制氢示范项目近期投产,风光氢储装备制造走向规模化、高端化,全产业链配套能力走在内蒙古前列。
下一步,锡林郭勒盟将围绕装备制造产业链断点、堵点,紧盯链主企业、头部企业,深入开展风光氢储全产业链精准招商,大力引进新能源装备大部件、零部件及原辅材料生产、控制系统、配套设备制造等项目,持续开展“我帮企业找订单”活动,合力培育做强做优新能源装备制造全产业链,逐步打造“服务全区、辐射三北”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
感谢李志国先生的发布。
下面请徐敏女士进行介绍。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锡林郭勒盟能源事业的媒体和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地落实的重要一年。全盟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和盟委、行署的部署要求,坚持以办好“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这两件大事为主抓手和着力点,抢抓能源经济快速发展和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期,全力推动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优化升级。下面,我就2024年工作推进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优化能源结构,夯实能源供应基础。锡林郭勒盟能源资源富集,是国家规划建设的14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9个千万千瓦级大型煤电基地和9个大型现代风电基地之一,对于保障华北、华东、东北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进一步优化我盟能源结构,夯实能源供应基础,2024年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煤炭产能有序释放。深入落实国家煤炭稳产保供政策,有序释放优质产能,年内推动大唐胜利东二号矿复工复产,贺斯格乌拉煤矿、鲁新煤矿完成竣工验收并进行了产能要素公告,新增煤炭公告产能2000万吨/年,全盟煤炭公告产能达到1.34亿吨/年,煤炭生产能力持续提高。二是煤电装机稳步提升。在推动锡林郭勒盟至山东特高压通道配套7个电源点全部建成的基础上,2024年6月国电投白音华2×66万千瓦坑口电厂建成投运,成为锡林郭勒盟至江苏泰州特高压通道首个建成投运的电源点,新增火电装机132万千瓦。此外,苏能乌拉盖2×100万千瓦机组已进入反送电调试阶段,苏能白音华和中煤芒来2×66万千瓦机组加紧开展主体施工,将于2025年、2026年相继建成。全盟已并网火电装机达1700万千瓦,稳居全区第二位。三是新能源装机继续领跑全区。蒙能250万千瓦风储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并网;特高压三期500万千瓦风光基地、2024年度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等近10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开工建设。全盟已并网新能源装机突破2200万千瓦,稳居全区首位。
(二)多能协同互补,落实能源保供任务。我盟始终把服务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为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自觉肩负起、履行好保障能源安全的政治责任,努力为国家提供更为稳定、更加安全、更加清洁的能源供给。一是民生和工业用煤有效保障。通过挖潜增产,全盟累计生产煤炭1.44亿吨,创历史最好水平。为保障重点工业用煤需求,我们以落实自治区煤炭长协合同签订任务为抓手,年内推动盟内煤矿企业累计签订煤炭中长期合同1.12亿吨,其中自治区下达任务5300万吨,实际签订5508万吨、履约率97.8%,圆满完成重点工业用煤保障任务。同时,为保障我盟冬季城镇供热和农牧民取暖用煤需求,我们提早摸排部署、逐一协调对接,8家热电联产企业、25家集中供热企业、近2600万吨煤源全部落实并签订长协合同。农牧民用煤方面,对有褐煤需求地区,协调盟内各矿足额预留煤量;有精煤需求的地区,协调鄂尔多斯地区提供高热值精煤,全盟4.3万户农牧民、共10万吨取暖用煤全部足量供应。二是电力供应水平大幅提升。全力保障火电企业用煤充足稳定供应,努力提升新能源企业发电水平,力争做到能发尽发、应发尽发。全盟火电发电量近700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量突破440亿千瓦时,其中超600亿千瓦时的火电和近300亿千瓦时的绿电通过电力外送通道,送至京、津、冀、鲁、苏等地区,为保障华北、华东、东北等地区电力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培优能源保障水平。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事关全盟经济社会发展,更事关老百姓生产、生活用能水平。2024年以来,我们持续补短板、强弱项,充分发挥能源产业的惠民功能的同时,着力构建坚强可靠的能源基础设施体系。一是电网网架结构渐强渐优。外送通道方面,胜利至张北1000千伏特高压通道顺利建成投运,成为全区“十四五”期间首条核准、首条开工、首条投运的特高压通道,标志着我盟“两交一直”特高压外送新格局正式形成。盟内电网方面,锡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东苏至塔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面建成,盟内500千伏双回环网格局全面建成,彻底告别了单一线型薄弱的电网结构。二是电力惠民工程成效显著。将符合电网延伸通电标准的边远农牧户全部纳入电网延伸供电方案,将不符合通网电标准的农牧户、边防哨所全部纳入新能源供电系统建设年度任务。全盟25个边防哨所、4000余户偏远农牧民完成新能源设备升级,40个行政村未通网电工程全部完成通电,1600户边远农牧户通网电工程全部建成,有效提升守边戍边农牧民和部队用电水平。
(四)减人提效增安,煤矿智能化建设成果丰硕。煤炭是传统能源,也是能源安全保障的基础。近年来,我盟在煤炭开发过程中,始终牢记总书记“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的殷切嘱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推动煤炭开发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变,着力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煤矿智能化建设三年行动启动以来,通过盟委、行署的高位推动和政策的有力引导,全盟煤矿智能化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2024年全盟有10户煤矿陆续通过智能化验收,17户煤矿实现5G覆盖,4户井工煤矿实现智能化采掘常态化运行,9户露天煤矿应用无人驾驶矿卡,应用覆盖率达到75%,无人驾驶矿卡投入数量居全区第二位。截至目前,全盟累计实施智能化建设项目426项,完成投资26.2亿元,减少高危岗位人员937人,全员工效提高近22%,真正实现了减人、提效、增安。
(五)探索改革创新路径,在全国率先推开跨省区“点对点”特高压绿电交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为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地见效,我们坚持逐“绿”前行,紧抓快干推进新能源建设,探索新能源市场交易机制,积极推动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2024年9月份起,特高压二期4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先后与北京、江苏、天津等地完成绿电交易,成为全国首个跨省区特高压绿电交易项目,平均交易价格较原收购电价涨幅16%-30%,北京送电成交价是跨省区外送京津冀地区绿电落地最高价。年内累计完成绿电交易量近14亿度,预计2025年交易量将达到100亿度。
今后,我们将继续以高质量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为指引,聚焦自治区“闯新路、进中游”战略目标,主动担当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重任,按照盟委、行署的部署要求,加快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能源,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路径,努力为国家提供更为稳定、更加安全、更多绿色的能源供给,为把内蒙古建设成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贡献锡林郭勒力量。
感谢徐敏女士的发布。
下面进行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报所在媒体名称。
我盟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下一步需要做的重点工作有哪些?
请李志国先生回答。
答:一是以资源换产业。2025年特高压三期500万千瓦、浑善达克沙地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总规模890万千瓦等一批重大新能源项目陆续开工,正在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园区绿色供电等市场化项目总规模超500万千瓦,2025年装机规模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利用现有的风光资源优势,我盟将积极开展招商引资补短板强弱项,加强我盟叶片、塔筒、锚栓、储能、光伏组件等短缺零部件企业的招商力度,引进头部企业,辐射带动我盟现有零部件产业做大做强。
二是积极开展助企行动,帮助企业找订单,拓市场。2025年按10兆瓦的装机规模计算,预计风电装机规模达到2000台套左右。盟工信局联合盟能源局,积极做好零部件企业与主机企业的对接力度,在同质同价的基础上,确保盟内订单实现最大化,提高现有产品本地市场占有率。
三是以科技促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积极宣传解读自治区、国家科技创新资金争取政策,2024年我局为26户企业争取创新型企业,5户企业争取专精特新企业,共争取到位资金770万元。2025年将继续为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资金扶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加大企业竞争力,满足主机企业采购需求。
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锡林郭勒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锡林郭勒盟推进能源和战略资源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到这里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