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浩特市依托蒙古马资源优势,以“全产业链融合”为路径,推动马产业从单一养殖向“育种—加工—文旅”多元业态升级,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承双提升。
一是筑牢良种繁育根基,夯实产业发展底盘。坚持保种与提质并重,以蒙古马为核心种群,通过建立“保种场为主、保护区为辅”的遗传资源保种体系和“种畜场+马人工授精站+农牧民马场”的良种繁育网络,实现种马生产性能测定100%全覆盖,形成生产母马、种公马、仔畜等结构化养殖模式,年均马匹数量增长率达10%,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源头活水”,为下游加工、赛事等环节奠定坚实基础,从根本上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目前,锡林浩特市优良马种存栏近3.1万匹,其中蒙古马16600余匹;生产母马12400余匹、种公马1000余匹、仔畜12400余匹、其他用途马5200余匹。
二是深挖加工增值潜力,激活传统产业新动能。聚焦马产品深加工,通过培育2家大型加工企业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全面整合分散经营的企业和牧户,带动发展小型马奶加工企业128家,形成“龙头引领+小微集群”的产业化格局,推动传统马奶加工从零散化走向集约化、标准化。持续推进产品创新与品牌建设,形成以马乳品、马文创为主的产品体系,累计注册马产品商标120个、申请国家专利2项,开发国内医疗领域唯一取得SC认证的医疗级酸马奶策格,并纳入职工门诊医保统筹,实现了从传统饮品到兼具医疗康养价值产品的升级,构建“传统工艺+现代医疗+市场开发”的特色产品体系。
三是拓展多元场景,打造文化经济新引擎。成功举办蒙古马超级联赛、国际骑射大师赛等品牌赛事,吸引国内外骑手参与,进一步提升蒙古马文化名片的国际知名度,为边疆地区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示范样本。以马文化为核心纽带,将单一的“马资源”转化为集体验、赛事、消费于一体的“马经济”,推动“马产业+文旅+体育”深度融合,建成种马场2个、高端马术俱乐部7家、马主题景区1家,开发骑乘休闲、游牧文化体验等新业态,累计带动周边300余户牧民群众再就业,户均年增收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