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苏尼特左旗在防沙治沙工程项目建设中,积极推行“以工代赈”模式,通过政策激励与生态治理相结合,吸纳带动当地及周边群众就业增收,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苏尼特左旗作为锡林郭勒盟沙化治理的重点区域,采取“以工代赈”“合同制建设”等政策,动员20家合作社和4个嘎查的60户牧户参与防沙治沙项目。通过劳务报酬、项目分红等方式,鼓励牧民投工投劳,让牧民由治沙的“看客”变为治沙的“主角”,将治理责任与收益挂钩,形成“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的机制。
据了解,在防沙治沙项目实施中,通过合作社组织牧民就近务工的方式,2024年苏尼特左旗参与防沙治沙牧民合作社20家,建设项目涉及金额4400万元,带动当地牧民285人,累计发放工资315万元,人均增收1.1万元;2025年实施综合治理、巩固提升、风电光伏一体化治沙工程92.9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地块落实、作业设计编制等前期工作,与15家原材料厂提前对接备货,组织施工合作社储备700套网围栏,确保与全盟一并集中开工。为贯彻落实盟委“双提高”要求,持续加大牧民合作社参与防沙治沙项目力度,全年实施沙地治理任务92.9万亩,总投资25404.34万元,组织牧民及合作社参与围栏、沙障、施肥等任务,扣除材料费、管护费、其他费用,投入以工代赈资金3750万元以上,占项目总投资的15%以上,带动全旗2100余名牧民参与防沙治沙工程建设,实现人均增收约1.8万元。
苏尼特左旗通过“以工代赈”模式,实现了生态治理与民生改善双赢,为保障牧民权益,要求各施工企业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完善了用工环节,不断扩大政策实施范围和赈济效果,扎实做好以“建”促发展、以“工”稳增收、以“赈”惠民生,进一步扩大机械化防沙治沙覆盖率,推动以工代赈工作取得新的成效。